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五年来,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在重大结构变革的背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扩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并推动形成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近两年,新零售从理论到实践蓬勃发展,成为第三产业技术与模式融合创新的新标杆,也成为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的助推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消费需求大幅升级,出现了一些原有的制造业供给体系无法有效满足的新需求。所以我国的第二产业也有必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借鉴“新零售”的发展经验和模式,积极探索“新制造”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加快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打造我国实体经济的升级版。
线上和线下融合重构产业新链条
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大数据驱动,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商品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泛零售形态。新零售的概念提出以后,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等企业开展了相应的探索和尝试,传统零售业和互联网实现加速融合。
同时,在“新零售”的牵引下,制造业也正在开始被“重构”,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制造”模式呼之欲出。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前沿性的探索,例如,阿里巴巴的淘工厂采用Made in Internet的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线上零售端数据和线下生产端数据打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分散闲置的资源,实现精准的买卖匹配和精准订单匹配,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产生新产品,进而拉动新的消费需求,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同时也为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模板。
从新零售到新制造,通过对整个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数据赋能,推动整个商品生产、流通、服务产业链实现数字化,提升零售业和制造业效能,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品质革命和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释放制造业新动能
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智能化技术的普遍运用是新零售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无人便利店作为新零售的一种代表性模式,就代表了当下的无人智能趋势。美国亚马逊公司正在进行Amazon Go无人零售店的实验,中国的“淘咖啡”、“天猫无人超市”、“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无人便利店也已经相继开业,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无人零售交易额预计达100亿元,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接近1万亿元,无人零售用户规模可达2.4亿人。
无人零售的智能化转型模式,正是智能化趋势方兴未艾的一个缩影,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发展“新制造”模式,应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重大契机,加快智能化转型,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高档数字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迈向中高端,加快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的进一步升级,大力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从新零售到新制造,要把智能化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通过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研发、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不断释放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新需求
近几年,伴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消费的“羊群效应”正在逐渐消失,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成为了主流,进而倒逼我国生产和销售方式变革。新零售利用人机交互沉淀用户标准化购买行为大数据,对线下人、货、场的深度重构,实现智能选址、动态选品、动态定价、动态补货等,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新体验。
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关键也在于“新制造”,通过充分挖掘消费数据,推动制造业模式由B2C(大规模生产)向C2B(个性化定制)转变。例如,青岛酷特建立消费者直接面向制造商的C2M男性正装个性化定制平台,用户在线自主设计、实时下单,制造商直接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实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设计与裁剪,从订单数据上传到定制成衣出厂仅需七个工作日时间。
从新零售到新制造,将“零售”转化为“集采”,彻底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通过智能制造满足消费者深层次个性化需求,实现服务型制造、个性制造和柔性制造,推动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于佳宁,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狄前防,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