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推动了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在疫情期间,数字化新业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乃科说,此前专门对此研究过,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能拉动人均GDP增长0.5至0.62个百分点。“现在报告中这样明确,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不过陈乃科也发现,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部分产业存在发展惯性思维、路径依赖的思想顽疾,导致产业结构转型艰难,新旧动能转换乏力。如何有效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亟待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此次参加两会,陈乃科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应该外引内培,夯实数字化改造基础,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建设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出台政策,鼓励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小微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除了继续应用推广各种信息系统及专业软件,促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外,更加侧重于对某个生产环节和数字化工程基础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对于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较好的大企业,鼓励构建集团数字化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全流程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协同运行。
陈乃科特别提到,在电器、家居、服装等消费品制造领域积极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设计试点,满足消费群体多样化需求。在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包装装备等高价值装备制造领域,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协同制造试点、远程运维等新模式试点,提升装备产品附加值。在化纤纺织、化工等流程生产行业,开展预测性诊断、远程运维试点,保障生产安全和生产连续性。推动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产品+服务”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全面协同发展。
当然,这些还需要政策的支持。陈乃科建议,研究和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分类施策。对中小企业,降低政策门槛分阶段实施数字化改造。对数字化工程专业人才放宽落户条件,鼓励现有企业人员再培训,加快形成数字化工程人才体系评价标准。至于人才的培养,需要把信息经济专业人才作为紧缺人才纳入全国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强化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培育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开发引进产业转型所需的紧缺人才。引进培养一批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领军型科研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